图片 唐朝内相巧储军粮 皇帝跑去洛阳就餐_英皇娱乐_中国足彩在线-任你博官网推荐
当前位置: 英皇娱乐_中国足彩在线-任你博官网推荐 > 军事历史 > 正文

唐朝内相巧储军粮 皇帝跑去洛阳就餐

2013-03-09 16:11|军事网| 编辑: | 点击: 次 | 我要评论()


  鲁迅有言:要了解中国,不能看状元宰相的文章,而是要去看地下。这句话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下是可以理解的。但真的要读懂中国历史,宰相文章是绕不开的。因为宰相在古代管理“一国之政,万人之命”,他的文章对于了解天下大势,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,今天,我们不妨来读一读一位唐朝“内相”关于粮食储备的文章。 文/刘黎平

  话说唐代中期,也是公元8世纪,边境劲敌乃吐蕃。唐政府设立朔方、五原等战区进行防备,但唐德宗年间,这两个有坚固防御工事的战区曾一度被吐蕃攻陷。什么原因呢?因为边关没粮,吐蕃军队一来,唐军无法固守。其实,唐朝早期就在边关设立屯田制度,但屯田主管人和将领,经常在丰收年份压价收购边民种植的粮食,高价卖到长安,此举严重打击了边关屯田人生产积极性,以致冲击军粮供应,进而危及边关安全。



  皇帝跑去洛阳就餐

  而国都长安也时常缺粮,这个当时的国际大都市,几百万人挤在一个不大的平原地带,造成房价粮价上涨。唐政府还一度下令禁止读书人进京赶考,以免增加供粮负担。甚至唐朝天子也跑到洛阳去就餐,史上称“逐粮天子”。

  当时的粮食从江南来,从江淮来。某年,江南粮食通过水运到了关中,唐德宗看着插满彩旗的运粮船只,高兴地对皇子说:“咱们父子有得活啦。”每年粮食从江西、湖南、浙江、淮南等道运来,先运到河阴(今河南孟津),在这里留一部分粮食囤积;然后运到陕州(河南龙门),在太原仓囤积一部分;然后运到长安的东渭桥仓库。淮南米价为每斗150文钱,到达东渭桥的时候,每斗米价还要加上200文钱的运输费用。


  这是个困局,如何破解?陆挚出现了,这位浙江嘉兴才子,唐德宗时的翰林学士,虽非宰相,但充当内参角色,人称“内相”。陆大才子是写圣旨的专业户,战乱时期,一天写上百份,没有一份潦草的,文辞优美,都能切合实际。

  陆挚有经济头脑,他上书德宗,提出了用市场手法解决军粮问题和长安的粮食供应问题。

  陆挚根据那两年西部边关和长安粮食丰收,但江淮地区水灾伤害农田的情况,提出来说:江淮地区近来缺粮,但是货币多,边关地区粮食多,但缺乏货币。往年江淮地区每年要运110万石粮食到河阴,今年只运30万石北上,留80万石以低于市场价50文钱/斗的价格,也就是每斗80文的价格卖给当地缺粮的居民,总计获得货币640万文钱(一石等于10斗);这80万石粮食不需运输,省下运输费用690万文钱,两者相加等于获得货币1330万文钱。

  有货币在手里了,用来干什么呢?从1330万资金中抽取200万资金到长安,用来收购长安地区生产的粮食,按照当年的时价再加30%,就是以每斗100 文钱(因为粮食丰收,价格相对便宜)的价格收购20万石粮食就地储存。我们不要忘记了从江淮地区还运送上来30万石粮食,在太原仓留10万石,还有20万石运送到长安。两者相加,长安地区就储备了40万石粮食。

  以上用掉200万文钱,余下1130万文钱干什么呢?当时朔方、五原等战区粮食丰收,直接将资金投到边关,按边关的粮价再加上一倍价钱,收购粮食可达135万石。种地的边民售粮以换得所缺乏的货币。将135万石粮食储存起来,按照陆挚的说法,可解决11万2千5百军人的口粮问题。还有余钱,可以做来年收购粮食之用。

  西部遥远,等江淮地区货币到达时,粮食收购时机已过去,怎么办?不用急,因为长安离边境相对较近,可以先从中央政府的户部的仓库里支用一部分到边关买粮,江淮过来的货币就不用去边关,送到户部的仓库抵数。


  • 复制链接
  • 打印文章
【已有位网友发表了看法,点击查看 。】
用户评论:希望朝鲜理性看安理会决议 应当理解中国难处
发表评论
用户名: 验证码:点击我更换图片